高芳亮 1陈坤 1刘青 1王幸福 1[ ... ]李述体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师范大学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 东莞南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781
界面工程是提高光电探测器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报道了基于界面工程调控的石墨烯(Gr,2D)/GaN(3D)范德瓦耳斯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GaN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在内建电场作用下发生分离。其中,光生空穴利用隧穿效应向Gr一侧迁移,而光生电子向GaN一侧迁移。在较高的电场驱动下,载流子将发生碰撞,造成光电流倍增,使得器件的光吸收效率与光电转化效率有明显提升。因此,器件在-2 V偏压条件和5 μW/cm2紫外光照射下,展示出较高的响应度(395.2 A/W)和较大的探测率(4.425×1015 Jones)值。该研究丰富了界面工程技术在Gr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应用,为制备高性能紫外探测器提供了可能。
氮化镓 二维/三维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紫外探测器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3): 030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广东高校生物靶向诊治与康复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700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IPL)和或红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SD)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例面部SD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A、B、C和对照组。对照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 试验组C、B和A在前者基础上分别联合红光、IPL、红光和IPL治疗, 疗程共8周。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IPL和或红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 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P<0.05); 其中试验组B对抑制皮脂腺分泌和试验组A对皮损面积、瘙痒改善更明显; 各组红斑的改善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 四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联合治疗后, 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和经表皮失水量减少, 生活质量好转, 患者满意度较高。四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PL、红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SD安全有效。
强脉冲光 红光 脂溢性皮炎 他克莫司软膏 intense pulsed light red light seborrheic dermatitis tacrolimus ointment 
应用激光
2023, 43(3): 016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因其无需制样、 样品损伤小、 可在线检测以及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激光入射角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脉冲激光入射角的改变会直接改变脉冲激光在样品表面的聚焦光斑形状, 导致脉冲激光照射在靶材表面的功率密度发生改变, 直接影响到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过程, 脉冲激光与靶材法线所成角度的改变还会直接影响等离子体扩散过程。 尽管脉冲激光入射角是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但是在低压环境下, 脉冲激光入射角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 对激光等离子体的影响仍不明确, 对激光等离子体影响的内在机制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首先研究了激光入射角对脉冲激光在靶材表面形成的聚焦光斑的影响, 实验和仿真的结果都表明脉冲激光在靶材表面的聚焦光斑尺寸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导致相同激光能量下脉冲激光的功率密度下降; 其次, 采用同轴成像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气压下激光入射角对激光等离子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激光等离子体中心辐射强度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弱。 当激光入射方向与靶材表面法线成0~15°时; 脉冲激光入射角对激光等离子体中心辐射强度影响较小, 辐射强度降低仅为3.05%, 当激光入射方向与靶材表面法线成60°时, 辐射强度降低可达25.415%, 对激光等离子体中心辐射强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最后, 对处于气压10-4 Pa下激光从不同角度入射所产生的激光烧蚀坑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靶材烧蚀量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加, 但靶材烧蚀效率, 即单位光斑面积靶材烧蚀量, 则会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而下降, 这解释了激光等离子体中心辐射强度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弱的现象。 该工作有助于理解激光入射角对激光等离子体的影响, 为优化LIBS实验参数提供参考。
环境气压 激光入射角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烧蚀坑 Ambient pressure Laser incidence angle Laser-induced plasma Ablation crat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9): 2740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magnetic Transformation and Detection of Henan Provinc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4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Rare-earth-doped upconversion (UC) materials are ideal candidates for solar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and NIR response devices due to their unique spectral conversion properties. However, their low efficiency remains a tremendous challeng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ere, we constructed an efficient NIR light-responsive device by coating a Si-photoresistor with a transparent gel consisting of UC powders and an organic polymer matrix. We show that reasonable introduction of alkali metal ions (Na+, K+, and Cs+) into the lattice of UC crystals results in the improvement of photoelectricity conversion efficiency, due to the high crystallinity 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caused by alkali metal ion doping.
rare-earth-doped upconversion materials sola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NIR response devices doping with alkali metals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3, 21(5): 0516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长春
2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北京
针对PG模型预测粗糙表面材质偏振特性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 通过分析镜面微元组合的模型基础假设、建模过程、反演拟合结果, 定位了PG模型误差存在的原因; 提出了随机粗糙表面为半球形微元组合的新假设, 基于表面精细结构下倏逝波存在的物理事实, 忽略穿透深度和相位延迟的影响, 建立了等效球形粒子组合的新构型; 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新的表面反射模型, 细化了材质内部的散射模型, 形成了新的pBRDF模型; 在实验室全谱光源照射下, 获得了材质的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数据, 进行了PG与新模型的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新模型强度维和偏振维的误差约为PG模型的35%和59%。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随机粗糙表面 倏逝波 参数反演 polarimatric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 random rough surface evanescent wave parameters inversion 
光电技术应用
2022, 28(6): 22
郭一鸣 1,2,3吴晓庆 1,3,*青春 1,3刘庆 1,3[ ... ]胡晓丹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3 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提出一种基于绝对中位值偏差(MAD)的光流计算方法,并用于计算近地面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Cn2。通过光流计算捕捉望远镜系统拍摄的前后多帧目标图像的抖动信息,得到传输路径上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均值,从而估算近地面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通过在合肥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观测实验,将模型估计的Cn2均值与观测路径上温度脉动仪的实测结果进行充分对比,最终得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BIAS)、方均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分别为-0. 0202、0. 2391、0. 8230,充分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估算近地面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为基于图像反演大气湍流参数提供参考。
大气光学 MAD光流计算 湍流 到达角起伏方差 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 
光学学报
2022, 42(24): 2401006
张汉九 1,2孙刚 2,*张坤 1,2巫阳 1,2[ ... ]翁宁泉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利用温度脉动仪在近海面测量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获得不同时间尺度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对IMF的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MF的平均周期存在较高吻合度的自然指数关系,根据大气湍流各态历经性可以得到其空间尺度特征。对得到的IMF分量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IMF在各自中心频率的瞬时波动情况,同时得到常规气象参数与Cn2的Hilbert-Huang变换边际谱。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Hilbert-Huang变换更能体现出光学湍流的频谱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层结的常规气象参数与Cn2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近海面光学湍流时空特征。研究结果为海洋环境下激光传输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大气光学湍流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本征模态函数周期 Hilbert-Huang变换 边际谱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2): 120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上饶 334001
2 鄱阳泽浩建材有限公司,上饶 333100
以柠檬酸三钠为结合剂,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NaY1-x(WO4)2∶xSm3+(x=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性能(PL)对粉末的相结构、形貌、成分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粉末为NaY(WO4)2的纯相,属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其形貌为3D花形。在405 nm的光激发下,NaY(WO4)2∶Sm3+粉末在600 nm处具有最高的荧光强度,对应于Sm3+的4G5/2→6H7/2磁偶极跃迁,观察到橙红光发射,且Sm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15时,粉末显示出最强的荧光发射强度。
Sm3+掺杂 柠檬酸三钠 水热法 高温烧结 3D花形 橙红色 荧光粉 荧光性能 NaY(WO4)2 NaY(WO4)2 Sm3+doping trisodium citrate hydrothermal method high temperature sintering 3D flower shape orange-red phosphor powder luminescent proper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1): 120
毕翠翠 1,2,3青春 1,3钱仙妹 1,3,*孙刚 1,3[ ... ]郭一鸣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安徽 合肥 230026
3 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大气光学湍流是与光电工程系统设计、应用密切相关的基本参数。通过仪器实地测量大气光学湍流廓线时会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因此依据常规气象参数估算大气光学湍流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结合遗传算法的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首先,基于Tatarski大气光学湍流参数化方案,利用HMNSP99外尺度模式估算了大气光学湍流廓线;其次,尝试基于实测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并结合遗传算法估算大气光学湍流廓线。将两种方法估算的大气光学湍流廓线与实测的廓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式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比HMNSP99模式的RMSE小,表明利用GA-BP人工神经网络模式估算大气光学湍流廓线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大气光学 光学湍流廓线 Tatarski模式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探空测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21): 210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陕西 西安 710100
3 北京圣涛平试验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9
针对国内加速器束流快速标定的需求并参考欧洲航天局的单粒子翻转监测器,本文成功研制重离子单粒子效应标定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国内串列重离子加速器束流的单粒子效应试验标定。试验结果表明,11种重离子分别在入射角度为0°、45°和60°的辐照下,可以标定系统在“00”和“FF”数据模式下的SEU(Single Event Upset)截面数据。通过与国内外主要加速器的单粒子翻转试验数据结果的比对,分析标定系统内部单粒子翻转物理分布图,验证所设计的单粒子标定系统可以对重离子加速器中束流的准确性和均匀性进行准确监测。
超快光学 单粒子效应 重离子加速器 试验标定系统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7): 1732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